《参谋助手论》

捡点有用的.


对首长的吃喝送拿等生活习惯,要辩证地分析,它们具有多重性:有政治交易;有友谊交往;有情感补偿;还有利益均衡。

概括起来可以说是权钱交换;人情世故;礼尚往来;感恩戴德。

不能一概视为腐败。

请客送礼在我国是有久远历史的习俗,属人之常情.

过春节时,到亲朋好友家拜年,少不了送盒点心。你送我。我送你,转了大圈,又被送回来了。亲家来串门,不加两个好菜就不像话。

其实这样的请客送礼也没啥意思,但又不可缺少。老首长来看望,能不吃点好的吗?临走时能不送点东西吗?你有今天,都是人家培养的,这是情感补偿,谈不上腐败。


在生活中,人们是离不开假话的,每个人都需要一定的假话,或是说给人家听,或是人家说给自己听。

有时说者和听者都明知是假话,可说者想说,听者愿听。有人说,我就不讲假话,也不喜欢假话,这本身就是一种假话。例如,秘书参加党委会,研究人事变动和班子配备问题。一散会,有人问:“我怎样?”秘书全说实话:“会上你被否决了,这回你是彻底完蛋了。看来你与主任的关系不好,主任对你的意见最多、最凶,否决你的因素主要是主任。”秘书讲的是真话,可后果不堪设想。

所以说,无论是谁,都不能保证自己·辈子全讲真话,否则,他就是一个十足的傻子。谈恋爱中,女朋友问你:“是不是就爱我一个?”

你说:“讲真话还是讲假话?”

“当然讲真话了。”

“我爱的人可不只你一个。那些歌星、影星,你看人家的模样、身材,哪个小伙子不喜欢?就是我家隔壁的小妞,也真叫我喜欢,可人家不喜欢我,只好爱你一个了。”

“那好,咱们Bcy Bcy吧!爱你的歌星、影星去吧!”

所以,你只能说“我就爱你一个。”这并非真话,但却有实效。

应该说,会讲假话也是人们智慧的象征,是聪明才智的一种表现。

有一个关于讲朋友之间聚会的故事。

主持人等了好长时间人尚未到齐,便自言自语地说:“该来的怎么还不来?”听了这话有人起身走了,心想,看来我可能是不该来的人。见状,主持者又说:“不该走的怎么又走了?”于是剩下的人全走了,他们心想,看来我可能是该走的.主持者讲的确是真话,聚会所等的人肯定是该来的,起身走了的人也一定是不该走的。如果他换一种说法,或者另找一个理由,尽管可能不是真话,但结果就大不一样。主持者是该说的不说,不该说的乱说。


说明这个问题的必要性,我们不准备讲出多少条条,仅举一例为证。

有一位将军到某军队院校视察工作。

晚饭后,一位教授前去看望,他们曾是儿时的伙伴,一个部队的老战友,又是多年的邻居,所以无论个人之间还是家庭之间,关系都非同一般。见面时又是握手又是拍打,非常亲热,非常随便。

但当他们坐定后,忽然教授看到首长的秘书端端地坐在旁边,于是觉得,这样放肆随便地跟首长开玩笑,实在有些过分,让秘书看到了多不好。

于是,双方都觉得有点拘束。

十几年过去了,他们在职务上相距甚远,但他们私人之间可以说是没有级别障碍的,旧时的友谊,过去了的风风雨雨,统统涌上心头,有许多往事需要回忆,有许多心绪需要表达。

老教授本想说:“你小子怎么这么好的运气,三下五除二就爬上去了!”但一看首长身边的秘书,端坐在那,只好把到了嘴边的话又咽了下去,双方的目光都投向了电视。过了·一会,教授又想跟首长讲一讲孩童时一块到果园偷果吃的情形,他还想提到刚当干部时找对象弄成单想思的苦熬情形,甚至想摆摆一起当机关干事时晚饭后海吹神侃的趣事。但秘书在跟前这些话无法出口,如若无拘无束、没上没下地胡吹冒聊,又显然有失首长的尊严和身份。

于是,又是一阵沉默,双方目光再次投向电视。

时而流出一句:“家里人好吗?”“好。”“孩子都长大了?”“长大了。”“xx现在怎么样了?”“已经死了。”“噢,挺突然呀!”“人嘛,就那么回事。”“是呀,这人呀,功名利禄,都是身外物,··…”首长本来还想感叹几句,但一看秘书在身边,再说下去恐怕不妥,也只好咽下去了,于是,又是一阵沉默,双方目光再次投向电视。

很明显,在这种场合下,秘书的存在有碍于他们之间的随便交谈。这种场合,秘书就应该回避。但这位呆板的秘书,端端地坐在那里就是不动弹。这就难免让来访的老教授有些不悦了。


教授与首长边握手边拍了;下他的肩说:“你小子,混得不错呀!”

“你小声点,你看那边,有工作人员。”将军说。

离他们大约5米处,站着那位少校,不时地向这边看眼。到宾馆后,教授问少校:“贵姓?怎么称呼?”

“姓杨,秘书,”

“有个问题请教一下。”

“您太客气了、”

“刚下车你和首长站在一起,而当我与首长握手时,你离开我们5米多远,有什么学问吗?”

“说不上什么学问。作为秘书,在等候客人时可以与首长近一些,能陪首长随便谈几句。如果远了,把首长单独丢在一边不礼貌,而且有事也不好招呼。但客人一到,你们很亲近,很随便,我们在跟前不方便。站在5米以外,若即若离。就是说,既有一定距离,又便于随叫随到,就是这个道理。”

-这就是秘书为首长服务的艺术。

教授临走时首长来送行。教授说:“送不送我无所谓,关键是住你这高级宾馆的房子要多少钱?”

“不算多,两个人每天一百元”。

“那不行!我这个教授每天只能报30元,这已经不错了,多分钱都得自己添。”

“杨秘书。”

“在。”

“有个事,x教授一天只能报30元,这事你看···..."

“首长,我明白了。”不出半小时,发票开回来,每天30元.

-这就是秘书领会首长讲话精神的艺术。

使用搜索:谷歌必应百度